Tuesday, August 31, 2010

七月

七月十四鬼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又称为鬼节或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为佛教沿用成为现今俗称的鬼节。

自从出来社会以后,就比较少回乡庆祝中元节了。这一次碰巧是我的休息日,所以就跑了一趟老家凑凑热闹。在我们的地区,农历七月份开始,每一个村都会轮流筹办三天的盂兰盛会。而每一年的七月十四到十六就是我的家乡 – 甘榜登雅的盂兰盛会。

对我来说,不一样的年代,过着不一样的中元节。就比如说小时候,印象中中元节是热热闹闹玩乐的日子。还记得当时,歌舞台,大戏和木偶戏,缺一不可。在节日前,工人们都忙着搭舞台和摆祭品的木架,还有插上一排排的大香。那时候,我们一群好玩的都会爬上了舞台东奔西跑。更甚的是,我们从二楼般高的舞台一跃而下就只为了斗胆量。想起当时,个子矮小的我在跳之前,三思了好几回。但自第一跳之后,就越跳越上瘾。节日的第三天,我们还跑到了摆祭品的木架下东跑西窜。一些调皮的还会顺手拿木架上的红毛丹,冷杀和龙眼等偷吃。除此之外,一些搞蛋的手握一把绿豆,嘴里叼着一根水草,见到敌对的就像机关枪胡乱扫射。无辜民众都遭池鱼之殃,我也不列外,被射得偏体鳞伤,痛得乱爆粗口。除了这,他们还动手自制竹喷筒,利用气压原理,把忘了名的豆当成子弹发射。想想现在,哪有哪家的小孩会费心思自制玩具呢?当节日结束的隔天,我还四处去收集融化了的蜡块,然后将其熔化了,才制成杯状的蜡烛。那时村里还蛮常停电的,自制的蜡烛也派上了用场。

再来说说青少年的中元节吧。年轻的都把自己包装一番,要多俏丽就有多俏丽,要多俊俏就有多俊俏;一大班一大班的,各显魅力。老一辈的看了都会说:“哎哟,啊这些人哦是来排美的哦!”。我嘛,是老土派的,短裤露腿装,实在好凉爽。约了三五好友,找个街边小挡,吃小吃,看歌台,车大炮。那个月份里,我们都成了追星一族。哪个歌台请哪些歌星,我们都了如指掌。那时富有盛名和常见的歌星有小黑,康乔,黄一飞和瞄瞄组合,风采姐妹,筷子姐妹,姚乙,小萍萍和庄学忠等等。记得当时我村的歌台是由关丹的银星歌舞剧承办。我还蛮喜欢那歌舞剧的主持,没记错的话应该叫邓可利。他歌唱底子深厚,主持功力不逊,易装搞笑更在行,常常把台下的安娣哄得乐开怀。每次来到节目的尾声,他们都会准备一小段略带黄色的喜剧,给大伙一个‘SURPRISE’。印象中他扮演女人时,姣味十足,还不时地往台下抛媚眼,真受不了!我觉得现在的歌舞剧倒没有以前的办得好,要不就是一直热舞,要不就是一直唱老歌,没什么新鲜感。

现在的中元节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意义除了 – 情。回到老家,盼着亲朋好友都有回来,可以叙一叙。走在路上,不时地四处张望,看是否会遇上熟人,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能聊上几句,我就开心了。这一趟回乡并没遇见任何老朋友,有点失落。倒是碰上了一些亲戚,在岁月的摧残下,他们都比以前更苍老了。一家人围在一起,聊聊以前的趣事,和乐融融!没能回家的二叔,两杯下肚,就一直拨长途电话和个个聊上几句以解思乡之苦。七月,除了拜拜“好兄弟”,也成了我回乡叙旧,看看老人家的日子。


忙着摆祭品

布袋戏的演台

一家大小都出动

用废弃的水草和裹水果的塑料制成的花朵

脑袋一转,废料也可以变成美丽花




就是这位大姐用心的杰作

供品

what time izzit?


舞台

休息是为了晚间的忙碌

妈,我要那个

旧旧的窗



烧香

腼腆一笑

插香

叔叔带你



一炷香

倒影

耍布袋戏的

晚霞

热舞

街边小摊

16的月









飞舞






No comments:

不安的新年

这个新年过得特别的不安! 先是澳洲林火烧不停,然后是人人害怕的冠状病毒。 这一趟回了老家,依然用相机记载一些人事物。